“老十三之战”踢得很不体面:一粒进球,四幕闹剧,谁输得更惨?

作者:小小主编发布时间:2025-08-17 18:13:28阅读次数:0

8月16日,“苏超”联赛第九轮,一场本该被铭记为“破荒之夜”的比赛,硬生生被演成了一出“大型社会性死亡现场”。

主角不是球员,不是教练,而是——镇江球迷。

比赛本身其实挺励志。常州队,这支被戏称为“九轮不进一球”的“苏超副班长”,终于在第86分钟由球员一记破门,攻入本赛季首个进球!全场沸腾,球员相拥,球迷泪目。

图片

这哪是进球?这简直是“九年义务教育”终于毕业了!连苏州的媒体人都忍不住举杯:“干杯!苦等90多天,终于等到常州队破门了!”那一刻,连空气都带着咸咸的感动。

可谁能想到,这粒迟来的进球,竟成了赛后一系列“社死四连击”的导火索。

第一幕:看台口水战,文明看球变“菜市场辩论赛”

哨声一响,比分定格1:0,常州球迷欢庆胜利,镇江球迷心情沉重,这很正常。但紧接着,看台上就炸了锅——镇江球迷与常州球迷隔着栏杆互喷脏话,你一句“你们队踢得像拖拉机”,我一句“你们队进球比登天还难”,言辞之粗鄙,让旁边带孩子来看球的老父亲直捂耳朵。

足球是激情的运动,但激情不等于失态。看台不是菜市场,更不是情绪垃圾桶。

图片

第二幕:内讧升级,自家球迷先打“内战”

更离谱的是,镇江球迷内部居然也开撕了。A说:“这球输得窝囊,教练战术有问题!”B回怼:“你懂个球?你自己踢试试?”C插嘴:“别吵了,都是球员不争气!”D怒吼:“你闭嘴,再骂我偶像我揍你!”

好家伙,输个球,自家球迷先上演“内战风云”,这哪是支持球队?这分明是“精神分裂式助威”。

第三幕:辱骂球员,从“我们队”变成“你们队”

比赛结束,球员们虽败犹荣,还坚持列队谢场,这份职业素养值得掌声。可部分镇江球迷却冲着自家球员破口大骂:“废物!”“踢什么踢!”“滚回家种地吧!”

图片

——注意,骂的可是自己城市的球队!昨天还喊着“加油”,今天就翻脸“滚蛋”,这变脸速度,川剧大师都得喊一声“师父”。

第四幕:通道对骂,把“苏超”变成“苏吵”

最不堪的一幕发生在人员通道。部分镇江球迷堵在出口,与常州球迷对骂不休,唾沫横飞,保安劝都劝不住。那一刻,球场不是绿茵场,而是“口水发射场”。

你说我“倒数第一”,我说你“主场没素质”,吵得昏天黑地,仿佛输的不是比赛,而是做人的底线。

图片

一场本该充满温情的“破荒之战”,硬是被演成了“四大名著”之《闹剧山》。而这场闹剧的代价,远不止一场比赛的失利。

有网友调侃:“常州吃光了苏超一半的流量,还顺手把‘副班长’帽子甩给了镇江。”这话听着扎心,但细想,输球不可怕,可怕的是输人。

常州队九轮不胜,球迷没骂过一句,反而一直喊“加油”,这种“输得起”的胸怀,才是真正的球迷文化。

而镇江球迷这一波操作,输的不只是球,更是风度、格局和城市形象。你说你代表镇江,可你骂球员、骂对手、骂队友,你代表的是“愤怒的嘴”,不是“热爱的心”。你这一嗓子,丢的不是一张球票,而是整个城市的文明分。

苏超联赛虽是业余性质,但它的舞台不小,影响力不小,球迷的热情更不小。几个月来,小摩擦有,但从未如此失控。

图片

如今一场球,把几个月积攒的文明形象,一夜清零。难怪有网友痛心疾首:“镇江文旅该出手了,再不管,下次不是骂人,就是扔瓶子了。”

足球的本质是什么?是竞技,更是文化。是输赢之外的尊重,是激情之中的克制。你支持的球队输了,你可以难过,可以沉默,可以写诗吐槽,但不该变成一个“情绪泼妇”。

常州球迷用九年等待换一粒进球,他们懂得珍惜。而部分镇江球迷,却用一场失利,把“热爱”变成了“伤害”。

最后想说一句:下次看球,带点理智,少带点火气。球输了,可以重来;人输了,可就真输了。毕竟,我们踢的是“苏超”,不是“苏吵”。

标签:
收藏
分享
发表评论
发布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