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发赛区15支名校队伍热议:3+4,平衡了青训最大痛点

作者:小小主编发布时间:2025-08-19 17:27:31阅读次数:0

图片

撰稿/左瑞、寒冰衡阳“百年名校杯”的大师讲堂专门向100多位学生、教练和家长们介绍了张家口的“3+4”贯通模式,毫无意外引发了现场的轰动。毕竟这是校园足球发展方向上足够大胆的教育体系探索,相比传统的体校、体育特长生的单招和统招模式,“张家口模式”的“3+4”贯通培养体系解决了学业和足球很难平衡兼顾的痛点,又基本实现了足球人才发展在职业道路和其他就业方向的“托底”。

多年来,在实现青少年足球稳定成长的大目标下,校园足球的各种实践探索不断。“3+4”贯通培养体系在张家口落地前,国内只有上海体育大学和山东体育学院两个试点。这次随着张家口冰雪运动学校参加第二届百年名校足球精英交流赛(初中组),让赛区其他15支球队的队员、教练、家长乃至衡阳当地的足球从业者,通过六天的观察、思考与交流,对这个全新的校园足球探索方向有更直观地了解。由此引发的对“3+4”贯通培养体系的反馈,完全可以用“一石激起千层浪”来形容。

图片

“张家口模式”的“3+4”贯通培养体系,收到的反馈首先是赞扬和羡慕。

带领云南楚雄一中参加比赛的主教练杨成东,已在校园足球领域耕耘了三十余年。56岁的他对张家口的“3+4”贯通培养体系给予高度评价,认为这对校园足球蓬勃发展的中国足球而言是“天大的好事情”:“它让足球的专业性、青训的统一性,足球参与人群的热情和努力都得到了保障,解决了家长和孩子的后顾之忧。如果楚雄的中学或体校,也能和当地的楚雄师范学院建立一样的贯通培养体系,青少年球员不参加高考也能有公立大学“托底”,我相信楚雄青少年的足球热情和参与足球活动的人数都会大幅增加,青训质量和竞技水平也会因此受益匪浅。当然楚雄足球的环境、各方面条件和张家口不一样,张家口冰雪运动学校能做到的高质量高标准贯通培养体系,在楚雄一步到位成功复制还是有一定的困难,因为这显然不是两所学校之间就可以决定的事情。”

图片

▲楚雄一中主教练杨成东

杨成东教练认为“张家口模式”的“3+4”贯通培养体系,证明校园足球发展模式的探索,还有很多空间,“不同地方的足球有不同的资源禀赋,如何把各自的资源优势发挥到极致,如何为校园足球的发展、足球专业人才的成长创造更好的空间?这是所有足球从业者应该认真研究、用心落实的课题。”

成都华西中学助理教练蒲炜彤,回到自己的中学母校执教之前,曾是大学教师、成都足协兼职教练。他表示自己是通过很多成都足球教练同行微信转发的本报专题报道,才知道陈涛正在张家口冰雪运动学校做这件事:“以我个人的理解,他离开国家队助理教练这个很高的平台,去了一个看起来更低,但实际上更看重他的个人价值,也更信任他的专业能力的平台。”

在蒲炜彤看来,张家口的“3+4”贯通培养体系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探索:“我们学校和这次百年名校杯很多兄弟学校的情况比较相似,初中培养一批球员,中考过滤一批,然后再补充一批新人进来,这是更传统的校园足球新老更替模式。我们的石晓波校长眼界和心胸不一样,如果他确实认可张家口的‘3+4’贯通培养体系,也有可能争取成都教育界的更多资源,尝试往‘3+4模式’的方向发展。”

图片

▲成都华西中学教练蒲炜彤

图片

与楚雄一中和成都华西中学教练们的认可和肯定不同,合肥市五十中东校王友志领队坦承:张家口的“3+4”贯通培养体系毫无疑问是校园足球发展的好方向,但全国各地的校园足球发展状况不同,这种全新的探索未必能够在其他城市复制。他指出目前中国足协力推的“631”模式,对应的目标是小学、初中、高中这三个阶段青训人才衔接问题。“3+4”则是完成高中到大学的衔接,对“631”是很有力的补充。

王友志领队表示仅仅是“631”新政策,在合肥落地执行就遇到一些困难。比如小学阶段的“6”落实得相对好一些,中学阶段的“3”和“1”没争取到对应更优质的学校。至少就目前来说,合肥要想朝着“3+4”推进,需要中学与高等院校之间达成共识,还要具备张家口推进“3+4”贯通培养体系的推进力度,之前的基础条件还有待完善。

图片

▲合肥五十中东校领队王友志

昆明市第一中学西山学校的陈振峰教练认为,张家口的“3+4”贯通培养体系,至少目前看来是能够为足球特长生提供一条新的成长道路。他表示目前昆明足球特长生在初中升高中,高中考大学方面都面临着激烈竞争:“我们学校初中高中都有,但按照昆明以往统一的优惠政策,足球特长生只是降分20%录取。每年我们初中男足的队员,都有一批孩子无法升入本校高中部。而且这部分孩子往往还是主力甚至核心球员,他们在足球上投入的努力和时间更多。现在高中足球特长生通过单招、统招上大学的通道也非常卷,拿着国家一级运动员证考不上的学生比比皆是。”

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北街学校的姬意教练,介绍了所在学校的培养模式:“我们队所在学校有小学部和初中部,去年开始尝试4年级到9年级每年级特设一个足球实验班。学校力所能及面向全县招生,探索自己的青训人才培养体系。当然这只涉及小学到初中的足球普及阶段,还需要几年才能看到效果。而且队员初中毕业,再往上的通道就不是学校能解决的问题。”

姬意教练认为张家口的“3+4”贯通培养体系非常好,对保护和激发孩子们的足球热情,对体育工作发展非常有利。让热爱足球的青少年可以追求更高的梦想,有更好的平台和出路。不过他也对“张家口模式”提出了自己的担忧:“张家口冰雪运动学校面向全国招生,但学校足球项目刚开始,家长和孩子对这所学校和这个模式的了解短期内还不够,招生不一定很顺利。外省人而言可能不清楚河北北方学院是什么样的大学,对家长来说,211之类的大学知名度更高、吸引力也会更强。”

图片

▲临颍县北街学校教练姬意

第二届“百年名校杯”在衡阳举行,东道主衡阳市第二十中学(船山英文学校)比赛时,吸引了不少学生的家长现场助威。值得注意的是,南昌二中比赛时,也有一些衡阳当地的家长为自己就读于南昌二中的孩子加油。一部分家长旁听了大师讲堂关于张家口“3+4”贯通培养体系介绍后,非常迫切地想要了解更多的信息。在他们看来,衡阳当地青少年足球人才的流失,很大程度就在于当地没有张家口这样的“3+4”贯通培养体系,留住本地的人才。

南昌二中球员家长周庆彪对让孩子跨省离乡就读南昌二中,深有感慨:“我不是南昌人,我把孩子从外省送到南昌二中边读书边训练,一是南昌二中的足球水平更高,二是南昌离老家距离近。另外的重要原因是江西对足球特长生的中考激励力度很大,相比其他球队能享受文化成绩降分25%~35%普惠政策,对南昌二中这样中青赛亚军、省运会冠军球队来说,队员降分幅度可达到55%~65%。这样全体队员都能保证读南昌二中,队伍成型、战绩突出。孩子在高中期间拿一级运动员证把握更大,文化成绩在高中还有提升空间。”

图片

▲南昌二中

周庆彪表示,张家口的“3+4”贯通培养体系,是跟队来到衡阳才听说,“要是我们老家的青训也有这么好条件,家长就不会选择去外省陪读陪训了。”

笔者了解到衡阳船山英文学校的部分家长,对“张家口模式”同样非常关心。其中也有家长希望国内可以有更多的“3+4”通道,让喜欢踢球的孩子们可以没有后顾之忧,也能让家长们无需在孩子中考前就要在学业和足球做选择题。来自家长的呼声,同样证明了对青少年足球稳定成长的渴望,也是对更多校园足球培养模式的期待。

图片

标签:
收藏
分享
发表评论
发布
暂无评论